中马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6-12-23 文章来源:承包商会

中国与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亲密邻邦,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可靠的伙伴。回望亚洲的历史,中国与马来西亚历史同源、文化相近。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第一个与中国建交,中马传统友谊深厚。纵观今日的海丝之路,马来西亚地扼咽喉要道,坐据东南亚核心,连接海上东盟和陆上东盟,与中国海陆相通。两国的纽带始于历史,强于当下。

中马经贸合作

经贸合作始终是中马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进程中,马来西亚率先响应,积极参与,为双方互利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连续7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连续8年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质量逐步提升。2016年上半年,中国成为马来西亚制造业领域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从工业制造到新能源,从房地产开发到装备制造,投资的领域更趋多元,投资层次和质量也不断提高。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玻璃、钢铁、纺织、轨道车辆制造等一批产能合作项目陆续落地。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跟踪南部铁路、马新高铁、东海岸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我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走出去”,为马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马布点发展,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为双边经贸合作助力。

2016年11月初,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成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期间,两国达成了一系列丰硕的经贸合作成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双边务实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打造中马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用两国领导人的话说,中马关系目前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未来两国还将继续加强在产能合作、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马来西亚市场情况

2010年马来西亚推出了经济转型计划(2010—2020),以推动实现马来西亚跻身高收入发达国家行列。在该计划下,马政府拟定了12个关键经济领域(NKEA,National Key Economic Areas),包括石油、天然气及能源产业、棕油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电子与电器(半导体、太阳能和LED)、批发与零售、教育、医药保健业、农业、通讯业、创意产业及大吉隆坡区发展等。马政府还通过设立五大经济走廊,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等举措吸引外商和跨国企业在马直接投资并设立区域总部。世界经济论坛《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马来西亚的竞争力在全球13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5位。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马来西亚2017年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3位,在东盟地区仅次于新加坡。

2015年马政府出台了“第十一个马来西亚计划”(2016—2020),目标是至2020年实现马经济年增长率达5.6%,人均收入达15,690美元,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核心(75%),减少油气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至15.5%。该计划与我国的“十三五计划”,至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高度契合。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成为两国开展经贸互利合作的深厚基础。

“第十一个马来西亚计划”对未来五年马本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进行了规划和部署。该计划的6大战略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国家经济增长。建设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更是基建领域的重中之重,包括城际交通(预计2020年马人口75%将实现城镇化),覆盖大吉隆坡地区的MRT1、MRT2地铁线路和LRT3轻轨线路;高速公路,如东马的泛婆罗洲高速公路(Pan-Borneo Highway),将有效增强沙巴和沙捞越两州的连通性。此外还有连接吉兰丹和彭亨州的中枢大道(Central Spine Road)、东海岸高速公路和西海岸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等涉及惠及民生的项目。马政府还将进一步推进铁路领域发展,西马半岛东、西海岸铁路统筹发展,致力于推动跨境铁路项目,加强马与新加坡、泰国等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引领并提升东盟区域基建合作。同时,为进一步发展其国民支柱产业——油气行业,马政府还启动了边佳兰炼化一体化项目(RAPID)以及东西马石油管道项目。

马来西亚是我在东盟地区重要承包工程市场之一。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9月我在马工程承包营业额为25.9亿美元,增长19.1%,累计合同额达345.2亿美元,在东盟地区仅次于印尼和越南。目前,我企业在马开展承包工程业务发展形势较好,业务涵盖东西马全境,数十家中央企业,如中建、中铁总、中铁工、中铁建、中电建、中交、中港湾、中冶、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地方大型工程建设企业承揽并跟进马各类大型工程项目,其中我企业重点参与及跟进的高铁、铁路、轨道、公路、电站、石化等大型基建项目,对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及开展产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开拓马市场需注意的问题

一是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企业在海外经营,首先要做到遵纪守法,合规经营。要把企业自身的长远、良性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形象结合起来,掌握好界限和尺度。

二是做好风险评估,找好合作伙伴。马来西亚对外资企业参与政府项目有一定比例的本地成分要求,中资企业需要找好当地合作伙伴,并充分利用好当地企业地熟、人熟、业熟的优势,尽量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合作。

三是练好内功,减少内耗。应高度重视培养海外经营管理队伍,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仅照搬国内经营和管理模式极易在海外市场出现水土不服。我们的企业在马市场面临着来自日韩、欧美等国家的竞争,应练好内功,提升技术水平,减少中资企业间的内耗,抱团对外。

四是提升本地化程度,实现互利共赢。中马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自“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倡议推出以来,马工商业界与我开展合作,分享中国发展成就的意愿强烈,来马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应找准各自在产业链定位,开展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马市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具备价格优势,马政府也希望外资企业提升本地化经营程度,拉动当地就业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五是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报当地社会有助于企业在海外市场落地扎根,深入民心。在马中资企业目前已有很好的尝试,如开展人才培训、技术交流、捐资助校、赈灾捐款、参与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并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民众的欢迎,为企业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驻马来西亚使馆经商处供稿)